让儿童做城市的主人: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步伐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是光怪陆离的。蓝天白云,花红柳绿,每一处景致都犹如一张五彩争胜的明信片。

是天马行空的。风儿会吟唱,石头会开花,动物和植物都会微笑着对他们说悄悄话。

是一座大人国。他们仰望遥远的星河、巨人般的建筑与参天的大树,接受着成人俯身或低头的微笑与叮咛。是一座无忧岛。

他们与自然对话,与环境嬉戏,为天地间的每一个生灵祈福祷祝。

这个世界,这座城市,看似是孩子们的,但又似乎对他们不是那么“友好”;

还记得他们努力想要爬上公园里又高又光滑的椅子时吃力的样子吗?还记得他们在公共场合拥挤的人海中束手无策的样子吗?还记得他们在成人气息浓重的场合下无聊又茫然的样子吗?还记得他们面对拥堵的车水马龙时眼里的胆怯吗?……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好像少了些许快乐与色彩。

那么,我们能为儿童做些什么呢?“儿童友好城市”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1996)上提出的全球倡议,全球许多国家纷纷响应。遗憾的是,截至2019年,全球被认证为儿童友好城市的870个城市里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城市的踪影。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然而,当我们与幼儿教师谈起这个名词时,很多人对“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仍旧表示出一丝陌生。

其实,改变往往潜藏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低下头,蹲下身子,保持与儿童一般的水平高度,卸下沉重的“成人包袱”,站在儿童的视角看社区、看城市、看世界,多挖掘一些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资源,多开发一些能让他们欢呼雀跃的场所,让儿童拥有自己的社群,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小主人。

本期“热点论谈”栏目邀请了多位幼教专家,与您携手,共同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步伐。